1945年,邯郸战役中,面对解放军的进攻,许多国军士兵都选择逃跑,机枪手王克勤却说:“跑什么跑,乖乖投降就好了!”
王克勤出身贫苦,在他年幼时,其父亲因地租太高和地主起了争执,结果,地主气不过,就叫了几个打手,把王克勤的父亲打了一个半死。
回家后不久,父亲就离开了人世,父亲一死,地主把王克勤家里的土地也收走了,这样,王克勤一家彻底失去收入来源,他和母亲只能沿街乞讨。
到了1939年时,王克勤已经19岁了。
这年,国军在安徽阜阳,也就是王克勤的家乡强拉壮丁,王克勤的年纪和身材,刚好满足国军拉壮丁的标准,当地保长,就叫了几个人,用绳子捆住王克勤,然后把他送到国军营地,强迫他当兵。
被拉去当壮丁时,王克勤还有年迈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顾,再者,国军内部克扣粮饷的现象十分普遍,入伍后,吃不饱是常见的事情。
如此种种,使得王克勤对国军没有半点好感,被拉进国军当壮丁后,他就想着逃跑,一次不成,他就等待机会,继续逃跑,就这样,王克勤接连跑了三次,当了三次逃兵。然而,由于对周边地形不太熟悉,王克勤三次逃跑,都被抓了回来。
国军的长官见王克勤不老实,总是想着逃跑,为了杀鸡儆猴,让其他壮丁不敢萌生逃跑的心思,每次都把王克勤打了一个半死。若非王克勤年轻,且身体素质比较好,恐怕早就被活活打死了。
王克勤本就对国军没啥好感,现在,又先后三次被打成半死,使得他对国军愈发厌恶。
若有机会,王克勤肯定会脱离国军。
抗战中,国共两党属于合作关系,不过到了抗战中后期,国民党的顽军,就经常与八路军、新四军制造摩擦。而王克勤所在的国军,也属于顽军。
一次,王克勤所在的国军,奉命攻打位于鄂北的新四军。不过这次冲突,新四军准备充分,哪怕顽军人多,且气势汹汹,最终的结果也是落败。
这次战斗,顽军死了不少人,还有多人被俘,而在被俘的顽军之中,就包括了王克勤。
这时毕竟是抗战,新四军看在大家都是中国人,就没有难为俘虏,而是对着俘虏们教育了一番,接着就放了他们。经过这件事,王克勤就对新四军很有好感,他认为,即使要参军,也是参加新四军。
不过王克勤比较担心母亲和弟弟,此时的他,一心想着和家人团聚,就没有留在新四军。
被新四军放走后,王克勤想回安徽老家,他可不想重返国军,但命运却再次和王克勤开了一个玩笑。
在寻找弟弟和母亲的途中,王克勤又被国军抓了壮丁。1945年8月,日本投降后,王克勤所在的国军被调到了邯郸一带驻防,两个多月后,解放军发起了邯郸战役,面对我军的强大进攻,许多国军士兵心生胆怯,纷纷溃逃,唯独王克勤十分淡定。
王克勤两次被抓壮丁,他对国军非但没有任何一点好感,反而十分厌恶,相反,之前被新四军俘虏的时候,新四军对他不错。而不管是新四军,还是解放军,都是共产党的队伍,王克勤认为,哪怕他回家了,也可能被国民党抓壮丁。反正都要参军,与其被迫参加国军,还不如主动加入解放军。
想到这,身为机枪手的王克勤,看着解放军发起了冲锋,他既没有开枪,也没有像其他国军士兵一样选择逃跑,而是扔掉机枪,主动向解放军投降。
投降后,解放军给了王克勤两条路,要么拿着路费回家,要么拿着枪,加入解放军。
之前被新四军俘虏的时候,王克勤选择前者,结果半路上又被抓了壮丁,这次,他可不会重蹈覆辙。
于是,王克勤选择了后者。
他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战士,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18旅52团1连,担任机枪手。
1946年6月,解放战争打响。自这时候起,王克勤的军旅生涯,就像开了挂一样,不断创造奇迹。
王克勤自入伍后,就接受了思想改造,他认为,他之前不幸的一生,都是地主和国民党害的,而这两者,正是解放军的敌人。想到这,王克勤在打仗时就很有动力,因为他要为自己和死去的父亲报仇。
短短一年时间,王克勤就在战场上,击毙了232名敌人,俘敌14人,先后9次立功,并迅速升任班长和排长。在徐庄阻击战中,王克勤带着一个班的战士,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激战了一天,不仅歼敌数十人,由他带领的这个班,还没有一人伤亡。
战后,这个班,荣立集体一等功。凭借赫赫战功,当时,延安的《解放日报》,还号召全军部队,都要向王克勤学习,开展“王克勤运动”。
可惜的是,1947年6月,王克勤牺牲了。
这年,解放军发起了鲁西南战役,在攻打定陶县的时候,已经升任排长的王克勤,亲自率部发起了冲锋,他犹如天神下凡般,冲在了最前面。
战士们见身为排长的王克勤,都这么勇猛,一时间士气大振,在排长王克勤的带领下,这个排的战士浴血奋战,成功登上了城门。谁知这时,敌人也注意到了王克勤,就集中火力朝王克勤扫射。
因敌人的火力太过密集,而王克勤身边并没有藏身之处,他避无可避,身中数弹,浑身是血。
即便如此,王克勤依旧在指挥作战。
可惜的是,因失血过多,王克勤高大挺拔的身躯永远倒下了,他牺牲的时候,年仅27岁。